---
---
---
(點擊查看產品報價)
地球表面71%被水覆蓋-水分子由氫氧原子構成
水
地球表面71%的地區被水覆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中。水是
生物體的主要組成成分,水母含水95%~99%,昆蟲46%~92%,
植物60%_80%,人65%~72%,生物體平均含水量達60%~70%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水分子由氫氧原子構成,具有強極性,是
許多物質的良好溶劑。水還是原初光反應的底物。水具有較高的比
熱,水的這種特性使得生物能較好地耐受外界溫度變化帶來的沖擊
。此外,由于固態水(冰)的密度比液態水小,冬季嚴寒只能在水(
海)面形成冰凍層,水生生物依然可在水下過冬。
人類對飲用水的認識經歷了地表水、深井水、自來水以及活性
水等四個階段。地表水即江河湖溪水,由于易受各種污染,不宜直
接作為飲用水。井水,特別是深井水,污染程度低,每噸新鮮的深
井水含亞硝酸鹽僅17mg(亞硝酸鹽有時會轉變成具強致癌作用的亞
硝酸胺),是適宜的飲用水源。自來水——一種經過沉淀、過濾和
氯氣消毒,除去了明顯的污染物又新增許多化合物(如三氯甲烷等
有毒物)的江河水。實際上由于多數江河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
的甚至還相當嚴重,如含有汞、鉛、砷、鉻等重金
屬元素,農用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合物以及人和動物排泄物等,由
此制得的自來水很少達到一級飲用水的標準。據調查,全世界的自
來水中,被檢測出的化學污染物多達2 221種,其中有些已被確認
為致細胞突變物、促癌物和致癌物。因此近年來,已有不少業內人
士建議,將少量的飲用水與大量的生活用水分開,以達到既有衛生
潔凈的飲用水又不致使水費上漲過高的目的。礦泉水和純凈水都不
是合適的飲用水。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的生理濃度與微量元素的中毒
劑量很接近。對前者而言,長期盲目飲用礦泉水可能導致微量元素
過剩,成為誘發產生腎結石、尿道結石及膽結石等癥的隱患。后者
則由于鈣、鎂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大都已被去除,長期飲用
會影響體內電解質酸堿平衡,使神經、肌肉和多種酶的活性受到影
響。因此人類的飲用水應該是取自無污染或極少污染的低無機鹽天
然水。這些水經膜分離技術進行超濾,除去各種膠體和大部分有機
物,基本保留天然水中對人體有用的微量元素,再以臭氧進行消毒
。經上述處理過的水,基本除去了水中的有機物和微生物,保存了
微量元素,還提高了含氧量,因此有人把它稱為活性水。活性水的
pH值呈中性或弱堿性,與人血液pH值相似,對人體健康很有好處。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