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查看產品報價)
非晶態材料的發展簡史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廣義的非晶態材料(如樹脂、干性油和礦物膠
脂等)早在幾千年前的遠古時代就已經被人類所利用。我國作為古
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玻璃制造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玻璃制造
最初是由陶瓷生產演變而來的,大家所熟悉的陶瓷表面的釉層實際
上就是一層較易熔煉的玻璃。隨后,人們掌握了單獨采用釉燒成各
種小裝飾品的技術,開創了早期的玻璃制造工藝。但由于熔煉玻璃
的溫度不夠高,早期制造的玻璃并不是透明的。到了東漢時期,我
國就已經能夠制造出比較透明的玻璃。王充在《論衡》中記載說,
方士熔煉五種石塊鑄成陽燧,可在日光下取火。這里所說的“陽燧
”就是古人利用太陽光來取火的一種聚光鏡。西漢以前是用銅做的
凹面鏡,到東漢時就開始用玻璃透鏡了。
20世紀中葉,在量子力學和x射線衍射技術的建立和發展的推
動下,人們對晶體材料的微觀結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致力于
理想晶體的晶格結構、位錯、能帶結構、電子運輸、超流和超導、
發光和色心及各種物理特性的研究,逐漸向著高純度、無位錯等高
度均勻、規則和有序化的方向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有序的對
立面——非晶態材料的研究。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