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查看產品報價)
滲碳規范應規定:
1.表層硬度。
2.有效表層深度。
3.碳化物的條件及其限制。
4.表層上的硬度梯度。
5.芯部硬度。
6.芯部組織(完全馬氏體、無奧氏體等)。
7.表面裂紋的非破壞性試驗。
8.滲碳后,表層的最大去除量。
基本滲碳循環的變量應與特殊需要相適應。
碳氮共滲:碳氮共滲,聽起來象是滲碳和滲氮的混合。實際上,
碳氮共滲本質上是液體滲碳,同時也包括某些氮的擴散。當
工件要
求具有高的硬度,同時要求變形小時,就應選用此工藝以代替滲碳。
但是由于任何可以滲碳的鋼,亦可進行碳氮共滲,所以采用此工藝
就可以使某些不能滲碳的材料,也能獲得一些氮化的益處
(表層硬、表層深度淺、工藝溫度低、變形小等)。
碳氮共滲通常用于價廉的低碳鋼。且只要求工件表面具有耐磨性
時。由于碳氮共滲是在比通常滲碳較低的溫度下進行,所以比較經
濟,而且更能精確地控制變形。此外,碳氮共滲能增加低碳鋼的強
度,以承受輕載荷(此時芯部的性能不需要高)。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