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欧美丝袜丝交足nylons172,欧美一区二区二区,成人av三级

--- --- ---
(點擊查看產品報價)

本文標題:"植物學顯微鏡-土壤表面微生物科研顯微鏡"

新聞來源:未知 發布時間:2013-10-5 11:18:34 本站主頁地址:http://www.pzfczx.com

植物學顯微鏡-土壤表面微生物科研顯微鏡

剖面/樣體描述

發生層厚度
    紀錄各發生層深度--每個發生層的上、下層界深度,通常以地表為零向下算起。
傳統上所謂土壤表面是指可用以支撐植物與根的生長的上部層界,因此是:
1. 在裸露地地表與大氣交界;
2. 在有植被生長之處為可支持根的生長的土層;
3. 以有機質土而言,與2.相同但不包括新鮮的枯枝落葉,僅包含已存在且開始分解的植體,例如Oi發生層;
4. 浸水土壤,與2.相同但是指土/水交界面;
5. 巖石裸露地或沙漠,與a)相同除非巖石的覆蓋率超過80%,土壤上部是巖石上部的平均值。
記錄時,主要記錄發生層的平均厚度與厚度分佈范圍,如Bw層15 cm(12-27 cm)。
層界(boundary)
記錄層界的明顯度與形狀:明顯度是指從一發生層變成另一發生層的距離;
形狀是兩互發生層的橫向起伏度。
表3:層界明顯度
差異特征
代號
標準:厚度*
突變
a (abrupt)
0.5至<2 cm
清晰
c (clear)
2至<5 cm
漸變
g (gradual)
5至<15 cm
擴散
d (diffuse)
≧15 cm
*: 上下兩發生層之間交界面的厚度。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顯微鏡價格
合作站點:http://www.sgaaa.com/顯微鏡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