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迷迭香葉面具有許多絨毛,葉背呈凹陷狀,內藏許多油胞,造成滅
菌不易。可先行將盆栽迷迭香移至室內二週,每三天噴灑億力(Benlate,杜
邦)1000倍稀釋液,進行初步之淨化;再取枝條上端新長出之細嫩部分,利
用0.5﹪次氯酸鈉(NaOCl)溶液,加2滴/100ml展著劑Tween-20,激烈振盪
進行表面消毒10分鐘,最后以無菌水沖洗數次后備用,進行以下的試驗。
一、照光培養與暗培養對癒合組織誘導的影響
將滅菌過的葉片材料,切成0.6㎝長之片段,作為誘導癒合組織之培
植體,培養于含有Thiamine·HCl0.4mg/l、Pyridoxine·HCl0.5mg/l、Nicotinic
acid0.5mg/l、Myo-Inositol100mg/l、Glycine1.0mg/l、4﹪(w/v)Sucrose
、20﹪(v/v)coconutwater及0.8﹪Merckagar的VW(26)基本鹽類固體培養
基(pH=5.3),添加2,4-D(2,4-dichlorophenoxyaceticacid)5mg/l及
BA(6-benzyladenine)0.5mg/l等生長調節劑濃度,于溫度25±1℃,光強度
1,750lux,進行每日16小時之照光培養及暗培養二種處理,每一處理30
個培植體,二個月后調查癒合組織的誘導率及組織質地。癒合組織誘導率為
計算未褐化死亡、培植體表面增生綠色或土黃色癒合組織團所佔的比率。
二、不同濃度BA與NAA對癒合組織增殖的影響
將葉培植體置于2,4-D5mg/l、BA0.5mg/l濃度下,經照光培養或暗培
養所誘得的癒合組織,切成直徑約5㎜,培養于含有adeninesulfate40mg/l
、NaH2PO4·H2O170mg/l、3﹪Sucrose及1﹪Merckagar之MS(22)固體培
養基(pH=5.2),配合BA0,2,4,8mg/l及NAA0,0.01,0.05,0.1,0.2mg/l
,作為癒合組織增殖之試驗培養基。每一處理9~15團癒合組織,採每日16
小時照光培養,四週后調查癒合組織之存活率、具增殖個體比率及癒合組織
之增殖效率。癒合組織增殖率估算方式為由生長良好的癒合組織培植體直接
再生癒合組織,或從部分褐化的培植體長出新的癒合組織者。
三、不同濃度抗氧化劑與滲透壓調節劑處理對減低癒合組織褐化及芽體再生之影響
迷迭香癒合組織增殖后期,極易于表面產生褐化現象,分化產生的芽
原體也容易形成水浸狀、玻璃質化。將癒合組織同樣分切成直徑約5㎜,利
用癒合組織增殖培養基,配合0,500,1000,1500,2000mg/l等不同濃度褐
化物質吸附劑PVP(polyvinylpyrolidone,m.w.=40000,Sigma),期望能有
效與酚類化合物鍵結,減少氧化產物對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傷害,降低癒合組織的褐化率
,或滲透壓調節劑山梨糖醇(D-sorbitol,Sigma)0,0.1,0.2,0.3,0.4M處理,
減少癒合組織含水量,改善水浸狀現象;相同培養基并同時作為誘導芽體分
用,比較植株再生過程,降低芽體玻璃質化現象及產生正常芽體之影響
。每一處理培養15團癒合組織,共4個重複,四週后調查癒合組織改變情
形及芽體外觀。
四、懸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系之建立
將迷迭香葉片材料于光照培養下誘導產生的癒合組織切碎,利用0.5
㎜、0.71㎜、1.0㎜大小篩網濾過后,各取5ml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液,分別培養于含有20ml
增殖培養基之125ml具側管三角瓶中(圖1A),以100rpm轉速之迴旋振盪器
振盪培養,培養溫度25±1℃,光強度1000lux,進行每日16小時之照光培
養。每日測量一次體積,測量體積時須注意溷勻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及培養液,調查其在側
管中增加的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沉降體積,以建立懸浮培養之生長曲線;每隔18天作一次
繼代培養,繼代培養時需以篩網過濾后,去除較大之老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團,再將懸浮細
胞液移至新的培養基繼續培養,每種處理5瓶三角瓶,重複六次生長曲線測
定,探討懸浮培養時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組織之最適當大小,作為利用生物反應器或大量培
養時之參考。
http://www.xianweijing.org/ 顯微鏡
http://www.bjsgyq.com/ygxwj.html 熒光顯微鏡
http://www.bjsgyq.com/gjxwj.html 工具顯微鏡
http://www.bjsgyq.com/dzsw.html 倒置顯微鏡
http://www.bjsgyq.com/pgxwj.html 偏光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