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分三型:于甚急型,一般猝死而無癥狀,可能會流鼻血;急型則出現發燒、食慾不振、感覺遲鈍等非特異性癥狀,常伴隨神經癥狀后迅速死亡,少數耐過而出現黃疸。亞急型非特異性癥狀輕微,不易觀察,可耐過且持續帶毒及排毒[10]。所以為杜絕本病在場中再發生,最好全部撲殺處理,清場消毒至少2個月后由RHD-free場引進兔隻。病理變化在肉眼下為各組織臟器如肝、肺、脾、腎、胸腺等不等程度的點狀出血,實質鬱血,水腫和變性;典型組織病變可見肝細胞多發變性壞死之肝炎,血管內皮細胞、管內單核細胞自殺現象(apoptosis)及血管內血栓[2]。有報告指出肝細胞自殺現象與RHDV感染呈相關性[8]。而肝臟之急性變性造成凝血因子問題及循環不良,致使肺、氣管、腎血管鬱血,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偶見出血[10]。本病例中肝臟的病變不明顯,可能因為尚未形成病變,兔隻就死亡。本病例之診斷由病史,臨床癥狀,病理學變化,加上多處臟器萃取出病毒之RT-PCR結果為RHD呈陽性反應,因此可確診。實驗室診斷除了RT-PCR外,尚可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直接觀察到病毒在肝臟的存在;製作冷凍切片進行螢光抗體染色以確定組織中抗原的存在;直接用人類O型紅血球進行血球凝集試驗(haemagglutination test;HAT)等,皆可作為確診之證據。在波蘭發現一變異株,其HAT結果為陰性[9]。在防治方面,被動高免血清可提供于有臨床癥狀的兔子的治療處理,但保護期短,就整場經濟效益來說可能不適用;而不活化疫苗的大規模使用能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可保護家兔6個月以上且接種后5~6天產生抗體[2],可惜在臺灣無商品化產品,兔場間疫苗的使用并不普遍。就本場而言,成兔的全面撲殺及清場確實能杜絕病原,但也要同時保護幼兔,雖然不發病,影響其生理狀況造成內在性緊迫也不無可能,因此除加強隔離外,更要例行疫苗接種才能避免此并再次發生。公共衛生方面,RHDV不造成人類的感染[4]。
區別診斷:年輕兔隻急性巴斯德桿菌感染可能造成流行性肺炎或敗血癥而死亡,病理變化可見支氣管性肺炎、因敗血造成之臟器充出血或肝臟明顯壞死灶,于心、肝、脾臟中可分離,且病理組織切片經染色可見兩極著色的小桿菌;而RHD無支氣管性肺炎,且細菌培養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