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查看產(chǎn)品報價)
顆粒灰?guī)r轉變成泥粒灰?guī)r礦物分析
顯微鏡
(--)膠結作用
圖3—4為現(xiàn)代淺海海底膠結作用在碳酸鹽臺地上的分布圖。由圖中可
見,海底膠結作用主要發(fā)育于三種背景條件下:一是臺地邊緣的碳酸鹽礁
;二是高能潮間—潮上帶;三是碳酸鹽砂質淺灘。在分別討論這幾種環(huán)境
中的膠結作用之前,將首先介紹一下海底膠結物的主要巖相學特征。
L現(xiàn)代海底膠結物的巖相學特征
現(xiàn)代海底膠結物的礦物成分主要以高鎂方解石質和文石質兩種類型為
主。
(1)高鎂方解石膠結物(圖3-5):常見的高鎂方解石膠結物類型包括泥
晶狀、球粒狀、纖維(或葉片)狀及等軸狀晶體。其中,泥晶狀晶體為常見
的高鎂方解石膠結物,其大小多為2—8pm,晶體形狀為具彎曲晶面的菱形
體。此類膠結物可在沉積物顆粒或藻類絲狀體周圍形成厚僅數(shù)十微米的薄
殼層,也可完全充填整個孔隙。在前一種情況下,較易將此類膠結物與灰
泥沉積物相區(qū)別,而后一種情形則很難將兩者明確區(qū)分。由于泥晶狀膠結
物的沉淀作用,巖石結構可由顆粒灰?guī)r轉變成泥粒灰?guī)r。
球粒狀膠結物在現(xiàn)代碳酸鹽沉積物中十分普遍,其大小20—100pm,平
均40pm,此類膠結物的形成經(jīng)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快速成核作用,形
成微米級大小的他形晶體,這一階段常與細菌的活動有密切的關系;第二
階段為緩慢的沉淀加大作用,此時期形成相對較粗的菱形自形晶體,其大
小為4—30pm。球粒周圍形成等厚的包殼,其晶體長度多在20—100pm,寬
度小于10pm。晶體一般沿長軸方向逐漸加大,在其末端呈鈍金字塔狀。此
類方解石晶體有時形成幾個世代的膠結物,其中的晶體常形成緊密的晶簇
或晶束;有些情況下,這些晶體呈平行排列而構成柵欄構造。等軸狀海底
膠結物不常見于淺海沉積物中,僅發(fā)育于碳酸鹽礁和硬地的局部。此類膠
結物的晶體大小一般較小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yè)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