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查看產品報價)
人們在劈開含化石巖塊時,即使是極為細心,也往往難于獲取理
想的植物體,即從中間位置適宜裂開,并在巖石兩面都有足夠出露。
不論保存類型(壓型、印痕和石化)如何,出露化石的斷裂面通常都是
傾斜的,標本大部分仍埋在基質(matrix)中。要研究植物的立體結構
(如分枝系統),只有通過標本來展示,而標本幾乎不能展示出植物的
整體結構。為了揭示植物體復雜的三維空間結構和生長形式,對標本
的正、反面都要進行必要的修理。因此,那些展出的“展覽化石”往
往因缺失反面并無真正的科研價值。標本的正、反面可以相互彌補,
很有必要用類似的方法進行對比處理,以了解其完整形態。盡管Lecl
ercq(1960)極為強調這一實踐方法,但迄今仍不常被很好運用。實際
上用該法對標本正、反面進行修理,可獲得很多必要的形態信息并可
靠地復原植物體。
針修法
針修法的原理很簡單,用針和一把輕便而勻稱的錘子,逐步清除
埋覆標本的沉積物,使化石更多的部分逐步被揭開。通過操作練習,
使用錘子時用力輕重能夠得到精確控制,方向性也會比完全用手操作
更為準確。用一種通常用來為相機鏡頭除塵的橡皮吹塵球小心地吹開
被分離的巖石碎片。輕微、準確定向的氣流要比不斷地用毛刷刷標本
造成的損害小得多。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