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查看產品報價)
材料與方法
檢測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檢測方法大腸桿菌群除以傳統的濾膜法m-ENDO培養基作檢測之外,另采用本所新近公告的酵素呈色及螢光測定法Colilert(IDEXX公司),檢測海水的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另外亦選用m-TEC(Difco)及Chromocult(Merck公司)兩種培養基比較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之檢測效果(2)。腸球菌則以APHA認可的兩段式培養法(即mE agar +EIA agar) (1)及ASTM的螢光反應檢測法(3)(Enterolert)來作檢測,海洋弧菌則以Thiosulphate-citrate-bile salts-sucrose(TCBS)培養基以涂抹法作檢測(4)。以建立環境背景資料及比較不同方法之間的檢測結果之差異,并建議適合海水微生物檢測之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之方法概要及來源如下:
NIEA E202.51B水中大腸桿菌群檢測方法---濾膜法:
本方法是以含有乳糖及堿性洋紅的Endo 培養基作檢測,堿性洋紅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之生長,大腸桿菌群會酦酵乳糖產酸與洋紅反應成為紅色菌落,并形成洋紅之結晶呈金屬光澤。
NIEA E215.50C 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Colilert螢光及呈色檢測標準方法:
本方法是本方法系利用大腸桿菌群(Coliform group)能產生β-D- galactosidase酵素分解Orth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ONPG)之特性,使培養液形成黃色;以及大腸桿菌(E. coli)產生之β-glucuronidase酵素分解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MUG),使培養液在波長366 nm之紫外光照射之下產生螢光,來判斷水樣中是否含有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
ISO/DIN 16649 Chromocult大腸桿菌群及大腸桿菌同時檢測法---濾膜法:
本方法之原理是添加蛋白、sorbitol、pyruvate等營養物質使大腸桿菌群能快速生長,以tergitol 7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cefsulodin抑制產氣單胞桿菌及假性單胞桿菌、以salmon- GAL與大腸桿菌群專一的galactosidase反應產生紅色菌落及以X-GAL與大腸桿菌專一的glucuronidase 反應產生深藍色至紫色菌落。
APHA 9213 D m-TEC大腸桿菌檢測--濾膜法:
本方法系以濾膜過濾水樣,檢測水中的大腸桿菌。水樣過濾后置于m-TEC培養基上,于35℃培養2小時,使受傷或受抑制的大腸桿菌恢復,再以44.5℃培養22小時,然后將濾膜轉至含有尿素及酚紅之吸放墊上15分鐘,大腸桿菌會形成黃色或黃棕色菌落。
ASTM D 6503-99腸球菌Enterolert螢光檢測方法:附錄三
本方法系利用腸球菌群(Enterococci)能產生β-D- glucosidase酵素分解培養基內之螢光指示劑(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oside(MUG)之特性,使培養液在波長366 nm之紫外光照射之下產生螢光,來判斷水樣中是否含有腸球菌。
APHA 9230C 腸球菌檢測方法---m-E+EIA濾膜法:
本方法系以濾膜過濾水樣,檢測水中腸球菌群(Enterococci group)細菌。該群細菌在mE培養基上,于41 ± 1℃培養48 ± 3小時會產生具粉紅至紅色菌落。再將濾膜轉至EIA培養基上于41 ± 1℃繼續培養20分鐘,粉紅至紅色菌落與檸檬酸鐵作用于濾膜之下方形成棕紅色至黑色之沉淀。
海洋弧菌TCBS培養基檢測方法---涂抹法:
本方法是以高濃度的硫代硫酸鈉、檸檬酸鈉及高pH值抑制腸內菌科細菌之生長,以添加膽鹽抑制腸球菌之生長。并以瑞香草酚藍(thymol blue)及溴瑞香草酚藍(bromthymol blue)為指示劑,弧菌科細菌會在厭氧培養之下形成黃色至黃褐色菌落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禁止復制,轉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